西宁穆斯林民族风情一瞥
分享到:
2010-03-20 23:04:09 【来源:穆斯林通讯】 点击:

十月深秋的西宁有些凉意。可走出火车站,看到大街上,走动着一顶顶洁白的礼拜帽和一顶顶黑丝绒花盖头,礼拜帽和盖头下的人,是那样干净透亮,神情是那样安静祥和;青年妇女戴着各色花头巾,在人群中走动,又好似各色艳丽的花朵在移动,我的心中立时感到一种亲切和温暖。

  下榻穆斯林宾馆

  下榻穆斯林宾馆,这是一所对外开放的宾馆,接待过很多伊斯兰国家的朋友。走进大厅更是一种温暖,前厅接待的女服务员,都穿着墨绿色的民族袍,头戴墨绿色的头巾,说话温文尔雅。一位着西装,戴船型帽的小伙子,主动迎了上来,亲切地道了声“色兰”接过了我们的背包。

  宾至如归的感觉

  大厅内服务员们,送来了一声声亲切的问候,立时使我感受到了“宾至如归”的感觉。办理了入住手续,小伙子又热情地帮我们打开了电梯门,最后告诉我们:“七楼有礼拜殿”。啊!亲爱的穆斯林朋友们“色兰!”愿安拉赐福于你们!

  名副其实的穆斯林宾馆

  电梯内壁悬挂着装饰精美的《圣训》宣传牌,一段段《圣训》警示着后人。我的客房在六楼,客房卫生间的洗手池是穆斯林喜爱的墨绿色,用的是厚厚的钢化玻璃。卫生间都配有汤瓶。宾馆人性化的设施,体现了对穆斯林宗教信仰的特色。这是名副其实的穆斯林宾馆!

  天下穆斯林皆兄弟

  第二天晨礼时来到七楼,在楼梯口遇到了一位戴着白色礼拜帽,穿着蓝色短风衣的青年人,他先道了“色兰”。一声“色兰”顿时消除了我们的距离和陌生。简单的交谈,我知道了他是撒拉族穆斯林,昨天出差到西宁住进宾馆的。尽管他是昨天才到,可今天却成为了我们的向导。

  撒拉族人的故事

  没等我询问,他主动告诉我:小净室在哪,女礼拜殿在哪。我和同来的女伴连连道谢。我对女伴说:“昨天晚上,我给你讲的,骆驼驮来的《古兰经》,就是讲的撒拉族的故事。”年轻人立即接道:“对,故事就发生在我们循化,现在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下,拨款修建了‘循化伊斯兰文化博物馆’,骆驼驮来的《古兰经》就珍藏在那里。”啊!可爱的年轻人。不知为什么我对这位年轻的撒拉族穆斯林就是有着那么一种亲切感,说不出原由!


大街小巷浓郁的伊斯兰风情

  西宁市区的面积并不大,道路随山就势,走着走着就上坡了,走着走着又下坡了。可无论在哪条马路上,都能看到白色的礼拜帽,黑色的盖头,花色的头巾。他们使这个古老的城市充满了浓浓的伊斯兰风情,给这高原之城注入了无限的生机,充满灵动之感。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穆斯林 西宁 民族风情

上一篇:壮心不已的回族学者郝苏民
下一篇:携手共建美好世界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