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可否认,我国在禁贸虎骨后,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因入药需求对老虎猎杀的压力,提高了公民保护意识,也缓解了一些国际舆论的负面影响。但是,我国西南部分地区利用虎皮、豹皮制作民族服装的现象随着人们手头余钱的增多、追求奢华攀比之风的兴起而甚嚣尘上,在市场上公开摆卖虎豹皮张及其服装的情况,愈演愈烈。在印度、尼泊尔和我国走私截获的大型猫科动物中,少数是骨架,多数则为皮张。骄奢淫逸,富而不仁,畸形消费,导致皮毛贸易,贸易导致偷猎,罪恶之源,乃是以穿戴虎豹皮装的时尚——与虎谋皮。这种动物贸易与穿着风尚,是荣辱观的错位,是对藏传佛教的无礼并受到宗教人士的一致谴责。
好在,老虎的消息也不都是负面的,2007年,印度环境调查局专家反映,两年前在西藏赛马节上见到的虎皮藏袍,没有再出现,市场监管逐步严格。2008年,一份关于印度老虎种群的普查数据正式公布,科考利用卫星定位和数以百架的红外线相机的影像辨认,使数据更为准确,但调查结果出乎人们意料,印度老虎远非此前预计的3000多的数量,而是1500只。数据显示,近年印度老虎数量下降了66%。
知耻而后勇!自从2005年萨瑞斯卡的老虎保护区的最后一只老虎被偷猎,印度政府开始成立老虎保护特别行动组。政府部门、科学家、保护人士为推进印度虎保护项目,合作行动,财长已签署一项5年计划;为保护项目提供1.4亿美元的支持;一只112人组成的保护武装进驻到老虎分布的核心地区;为拉贾斯坦邦空运一批亚成年雌虎,以解决这里的国家公园雄虎过多的问题……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栖息地在,老虎就有希望。国际保护人士在缅甸的野外考察也得到了令人欣慰的信息,缅北有一个大范围的老虎栖息地,多大呢,几乎等于比利时的国土面积。除此,泰国、老挝的原始森林也都有尚且适合老虎生存的地方,这些国家的政府人士如是称“谁也不想失去这些大猫,如果工作开展不难,开销不很大,在政治上也有益,干嘛不支持老虎保护项目呢。”
我们的俗语中有一句话“老虎带佛珠……”,在尼泊尔,保护人士真的为老虎戴上了“佛珠”,从1974年首次为老虎戴上项圈进行研究以来,这种科考又在泰国、中国、老挝、孟加拉相继开展。而尼泊尔的另一卓有成效的保护是社区参与的森林保护项目,从1994年到现在,已有1500个这样的造林保虎团体,为老虎带来大片栖息地的同时,森林功能的恢复,也为水源的清洁,林产品的丰富带来了益处,用他们自己的话说“这种智慧不是上帝带来的,而是作为佛教教徒或印度教徒的分内之举。”
诚然,老虎不是吃素的,为避免人虎冲突,一些保护组织还安排了训狗师帮助社区居民,用狗来预警老虎,防患于未然。作为可能是虎的受害者、也是受益者的孟加拉的一位本地居民不无深刻地说“如果没有老虎,森林也会死去,而没有森林,我们的生活也将毁灭。”
来自俄罗斯的消息也令人欣慰,远东地区的西伯利亚虎即东北虎,20世纪40年代,这里的老虎仅有50只,随着人为影响的降低,作为老虎猎物的野猪、野鸡、驼鹿和狼的数量日益增加,老虎逐渐复苏,前苏联的垮台,美国及一些国际组织开始介入打击偷猎的工作并为之买单,近10年来一直保持在四五百只(据最近调查显示,成年东北虎331-370只,幼年100只),占世界东北虎总数的95%,是全球最大单独连续的老虎繁殖种群。随着森林居住人口的减少,人虎冲突自然也明显下降。
给虎一点阳光,生命就能灿烂。老虎的希望在于,目前,全球老虎数量尚有3000-4000只,老虎本身具有高度的适应力和繁殖力,孕期短,产子多,母虎孕期只有103天,一般每产4仔,18个月后,母虎就又能交配受孕。老虎保护的主要问题,不是数量的多寡(当然,野生虎也不能太少,人工虎不能太多),而是栖息地的大小。只要有条件适宜的大空间,就会有大希望。让我们共同呵护这个所有生命都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责任编辑 叶和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