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让青海感奋的亮点:民族团结进步篇
分享到:
2010-01-21 11:40:50 【来源:青海日报】 点击:


  “宣传月”凝聚民族情

  在青海这块高大陆,生活着汉族、藏族、土族、回族、撒拉族、蒙古族等54个民族,在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的进程中,各族人民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结下了兄弟般的深厚情谊。

  在加强民族团结、搞好民族工作的实践中,我省各级党委和政府总结出一套成功经验,那就是加强对各族干部群众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开展群众性的民族团结创建活动,使民族团结的思想家喻户晓,深入人心。2009年,各地各部门以“高举民族团结进步旗帜、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为主题的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力求“五个到位”(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和民族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要到位、落实中央各项优惠政策的宣传要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宣传教育要到位、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个人先进事迹的宣传要到位、加强反分裂反渗透斗争和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的宣传教育要到位)、“三个结合”(把舆论宣传与树立典型结合起来、把排查化解矛盾纠纷与送温暖走访慰问群众结合起来、把为基层群众办实事、好事,与推动民族地区发展结合起来),通过形式多样的文艺演出、报刊、广播、电视宣传,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思想和党的民族政策带到各族干部群众的身边,团结互助蔚成风气。民族团结的教育,更使各民族干部群众懂得了“民族团结则百业兴旺,民族纷争则百姓遭殃”的道理。

排查化解消隐患

  各地各单位从维护全省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大局出发,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矛盾纠纷集中排查化解工作。全省共排查矛盾纠纷27件,已化解16件,正在调处解决11件。各级民族宗教部门按照“分级负责、归口管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开展定期巡查、日常排查,及时掌握情况,切实加强督导,使矛盾纠纷排查工作落到实处。妥善处置突发事件,做好各民族权益保障工作,切实维护了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与此同时,我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丰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内容,创新形式,面向党员干部、青少年、基层群众、宗教人员,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涌现出编书育人的青海民族教材编译中心,维护民族团结确保一方平安的玉树县公安局,带领草原牧民脱贫致富的带头人同德县尕巴松多镇完科村党支部副书记德才加,为各族人民群众的医疗保健做出贡献的河南蒙古族自治县蒙藏医院以及热心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民营企业家青海金吉(集团)公司董事长张鸣,一心为民办实事的好书记,天峻县哈尔盖镇察拉村支部书记多杰扎西,长江源头致富路上的带头人、格尔木市唐古拉山镇长江源村党支部书记更尕南杰,两次跳入冰冷的黄河勇救回族群众的尖扎县藏族青年格智等38个受国务院表彰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他们的事迹广为人知、深入人心。用群众身边的人和事教育群众,带动了各族群众积极参与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团结稳定促发展

  “三心合一心,黄土变成金”。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财富,团结是国家发展进步的基础。民族团结带来了社会的安宁与稳定,形成了建设合力,为我省的经济与各项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我省经济连续8年保持了12%以上的增长,全省的经济总量、财政收入、工业增加值、工业企业利润、投资总量都实现了翻番。

  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青海高原到处都是一派和睦安宁的景象,吸引着国内外的投资者,2009年,我省招商引资158.28亿元,促进了我省对内对外的经贸合作,吸引了大量外来资金。

  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使各级党委、政府有时间投入更多的精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一批直接惠及农牧民的公益性基础设施项目,有效缓解了民族地区群众饮水难、用电难、行路难等问题。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铁路、公路、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生态保护建设项目实施,使青海的面貌焕然一新。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青海 亮点 进步

上一篇:中华回族第一街建成
下一篇:清真产业向电子商务信息化迈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