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之一:与时俱进的办学理念
四中的办学理念一直坚持与时俱进,使之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在学校第一个三年发展规划中,就提出“以人为本、科学决策、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和“内练硬功、外学经验、特色为长”的发展思路。学校在《西宁市第四高级中学2007—2009年发展规划》中,根据发展需要,在继承发扬的基础上,结合时代要求,确定了比较成熟的“教育为人和人的发展服务”的办学思想、“立德、博雅、启智、笃学”的办学理念和“内涵强校、合作兴校、特色名校”的办学思路,努力朝着“青海现代示范学校,文化见长特色学校,人民满意品牌学校”的办学目标阔步前进。在先进的办学理念的指引下,学校注重教师的专业成长,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办学规模不断扩大。1992年被市政府命名为西宁市重点高中,
2007年2月,市政府为调整教育布局,决定将西宁四中高中部整体迁入城北区天津路69号,并更名为“西宁市第四高级中学”。
品牌之二:业务精良的师资队伍
五十年来,一种有利于优秀教师成长的培养机制在西宁市第四高级中学日益成熟。
“师德工程”铸师魂。学校坚持开展爱学生、爱自己、爱教育的“三爱”教育,通过教师互评、学生评教、家长评教的“三评”活动,促进学校的行风和师德建设。努力使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满意,使同学对老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感到满意,让老师得到家长、同学、同行信任。每年一届的班主任论文研讨会加强了班主任们之间的经验交流,加快了年轻班主任的成长步伐。
“名师工程”铸师能。学校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便利的条件,使老师们尽快成长为名师。要求全校教师认真制定个人三年自主发展规划,在上课、听课、传帮带、课题研究、经验总结、信息技术、读书等方面对不同职称的老师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根据教师的德、能、勤、绩、廉,学校每三年评选一次校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新秀、师德标兵,并对已评上的教师进行履职考核。学校将每年9月定为“练兵比武月”,其间,市级骨干教师、高级教师示范课,中级教师观摩课,初级教师公开课依次进行,给全校老师营造了一种互相学习、借鉴提高的良好氛围。“提升工程”上台阶。除了抓紧教学常规外,学校在省市教科研部门及高校的帮助下成立了“教师发展学校”,邀请专家、教授来校为教师开展讲座,进行教学诊断、优质课评比、课题研究指导等,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全体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学校选派优秀教师参加各类高层级培训。学校多渠道派出教师参加国家、省市级培训,出国培训,同时鼓励教师在职读研。近几年来,赴国外及教育发达地区学习培训的人数不断增加,全校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的覆盖率达到100%。学校对新教师提出一年实现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形成较强的教育实践能力;两年由“站稳讲台”到“站好讲台”;三年由合格教师向骨干教师跨越。一大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优秀教师队伍不断壮大,涌现出了一批有较高声誉的教师。
品牌之三:以校为本的教育科研
近年来,西宁市第四高级中学参与了全国教育科研“十五”规划国家级重点课题的研究,并已结集出版了研究成果——《西宁市第四高级中学研究性学习学生课题研究案例》一书。2007年9月学校承担了“十一五”教育科研课题《提高课堂教学时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的子课题《教学管理和课堂教学时效性评价体系研究》,1个省级课题《高中课改准入前的实践研究》,2个市级课题《高中体育与健康学生兴趣选项分层教学实验研究》和《高中文理科学生学科知识结构对比及发展策略》。
从2001年开始我校率先在学生中开设了研究性课程,至今已完成了13期,选题总数累计达672项,参加学生人数累计达3265余人次,参加教师人数累计达631余人次,获奖教师及学生总数累计达288余人次。研究性学习的选题内容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军事等多方面。通过研究性学习,增强了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培养了学生收集资料与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
在国家级、省级和市级课题的带动下,为了贯彻落实新课改,学校积极着手开展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工作。学校从经费、政策、人力等各个方面给予课题研究教师大力支持和保障。在省、市有关教研单位专家的指导下,通过严格遴选,开设了钓鱼、摄影等12门既密切结合我省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学生又感兴趣的课程。校本课程的开设,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科研能力等方面对老师们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均发生了较大的转变。
品牌之四:富有特色的学校文化
西宁市第四高级中学坚持以特色求质量、以特色求发展、以特色求创新,初步形成了以丰富的学校文化为特色的文化建设平台,2008年被西宁市教育局评为校园文化建设十佳校园之一。
学校从教学实际出发,加强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推进新课程建设,建立科学的评价制度,挖掘自身的潜质,形成了有个性、有特色的评价制度。学校为促进学生全面、多元、终身发展和允许有差异地发展,强调对师生学习过程、成长过程的评价。学校通过语言智能之星等八种星级的评选对学生进行多元评价,通过教学之星、教研之星、师德之星的评选对老师进行多元评价。这种多元评价的氛围,不仅注重结果,更注重师生全面发展、变化过程和个体差异,为师生自由、健康、有效地成长提供了优质的土壤。
在保证必修课前提下,学校还科学地设置丰富多彩的活动,给学生营造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以德育常规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搭建各种有效平台全面展现学生各方面的才能:有爱科学者,可以参加小发明、小制作活动小组;有善思考者,可以在学生研究性学习小组中尽展自己的才能;有善辩者,团委、学生处、学生会举行每年一届的“妙语惊人”口才大赛可让学生尽兴发言;有善写者,学校有《馨露》、《四中新视窗》及一年一度的班刊大赛以供投稿;能歌善舞者,学校金秋艺术节为学生提供展示才艺的天地;体育有专长者,“天天有锻炼、周周有活动、月月有比赛”的体育活动宗旨及每年的校运会将为学生开辟出一块展示青春活力的舞台……
加大校园环境建设的投入,创造出优美、宽松、催人向上的育人环境,陶冶学生情操,美化学生心灵,启迪学生心智,规范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校园内的各种景观、建筑、教学楼内墙壁的色彩搭配、名言警句的选择,都充分体现了教育学、心理学、美学的要求,渗透着四中历史的影子,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丰富了学校的文化底蕴;以“诞生、创业、发展、壮大、腾飞”为五个阶段的主题,修建了学校历史变迁文化浮雕;在学校的醒目位置修建了集中体现学校文化的核心景点—状元坛;在花坛中树立了教育学生学会感恩、立志求学、报效祖国的三个主题雕塑“卧冰求鲤”“凿壁借光”“精忠报国”。在做好各项硬件建设的同时,学校还注重师生文化内涵的培养。通过读书激励机制及对师生读书的具体指导,开展了一系列读书活动,引导师生正确面对繁杂而又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并开拓师生视野、丰富知识储备、提升综合素质,让读书成为师生精神成长的重要源泉,构建了校园读书文化。
品牌之五:稳步提高的教学质量
多年来,学校积极构建素质教育框架和运行机制,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创新,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教学质量不断攀升。
学校为切实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首先从规范各项制度入手,明确教学管理的基本任务和教学管理的基本内容,对教学计划、教学过程、教学质量监控等方面提出明确、具体的管理规范,确保了学校稳定的教学秩序,实现了学校教学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学校还通过狠抓学校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来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一是抓教学资源整合,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品质;二是抓教育教学流程管理,引导教师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完善教学环节,大胆运用新理念、新方法,向课堂要质量,提高了教师课堂授课水平;三是抓课程改革实践,认真落实新课程计划,以学校教研组、联片教研等方式加强了教研和教育科研工作,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因为校风好、教风严、学风浓,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研究高考,狠抓高考,摸索出了一整套高中教育的经验和措施,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连续多年取得了优异成绩。2000年以来,在全体师生的努力下,学校在高考中保持了文科升学率连续六年100%、理科升学率99%以上的喜人成绩。2008年学校在高考中又取得了文、理双科上线率100%,文、理双科一本率40.06%,本科率90.66%的优异成绩。这些成绩足以证明,西宁市第四高级中学的高考成绩正在稳步提升,高考实力已经形成。
由于学校近几年的教育教学工作成绩突出,学校先后被上级单位评为全国教育实践达标合格学校、全国读书育人特色学校、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先进学校、全国卫生先进学校、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实行办法》先进单位、全国学生军事训练工作先进单位、青海省体育卫生先进单位、青海省标准化学校、青海省示范家长学校、青海省优秀家长学校、青海省先进基层党组织、西宁市精神文明先进单位、西宁市文明校园、西宁市群众体育工作先进集体、西宁市师德先进集体、西宁市卫生学校。
追求质量,追求发展,追求品牌,西宁市第四高级中学将在教育的道路上勇往直前,高歌猛进!
西宁市第四高级中学(原西宁四中)建校于1957年,至今已走过了50年的发展里程。50年中学校以严格的管理赢得了社会的认可和学生、家长的赞誉。学校秉承“教育为人和人的发展服务”的办学思想,注重教师的专业成长,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为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学校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办学规模不断扩大,走出了一条具有四中特色的品牌发展之路。(来源:西海都市报 作者:冶晓刚)
上一篇:呼和浩特民族中小学首开传统体育运动会
下一篇:睢县回族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