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哈里圣训》中还有:使者归真时,他的盔甲在一个犹太人那里,因借债作了抵押。使者完全有能力向圣门弟子借债,而且他们也不会不愿意,但使者想借此教导自己的稳麦:使者接受非穆斯林的赠品,无论和平还是战时,都向非穆斯林求助。这样能加强关系,增加信任。
宽容精神同样也体现在圣门弟子和再传弟子与非穆斯林的交往中。
欧麦尔长期从穆斯林国库中给犹太人提供生活费用。他说:安拉说:“赈款只归于贫穷者、赤贫者……”(9:60)这指的是有经人中的穷人。(艾布·优素福《税收》26页。《天课论》2卷705-706页)他在叙利亚之行中,命令对麦赫祖米人的一些基督教徒提供经济援助。他虽遭到拜火教徒艾布·鲁艾鲁刺杀,但他在临终时依然嘱托:我嘱托我之后的哈里发要善待保护民,履行对他们的盟约,为他们的利益而战,不能强迫他们作他们无法胜任的工作。(布哈里辑录,叶哈亚·本·阿丹在《税收》74页,《拜哈盖在圣训集》第9章206页“对有经人的嘱托”)
阿布杜拉·本·阿穆尔嘱托自己的仆人将宰牲的肉送给他的犹太邻居,他一再嘱托,让仆人感到奇怪,问他为何要如此关怀犹太邻居。伊本·阿穆尔说:先知说过,哲卜莱伊勒一再嘱托我善待邻居,甚至我以为他将让邻居作继承人。(艾哈迈德、布哈里、穆斯林、艾布·达吾德、铁尔密济辑录)“温姆·哈里斯·本·艾布·拉比尔死了,她是一位基督徒,圣门弟子为她去送殡。”(伊本·哈兹木在麦哈里中提到。5卷117页)
部分著名再传弟子将一些开斋捐送给基督教修士,他们觉得这样做并无不妥。如:阿克里麦、伊本西林、祖赫里等人甚至主张把天课给他们。伊本·艾比·舍白传自扎比尔·本·宰德:有人问施舍应给谁?他说:交给穆斯林和保护民(《天课论》)。
法官伊亚德在《修行阶梯》中提到:达勒·古图尼传述:阿巴斯王朝哈里发的大臣阿布杜·本·萨阿德探望伊斯玛依·本·伊斯哈格(马立克派的学者,也是巴格达首席法官,归真于伊历282年。参阅《修行阶梯》3卷166-181页简介),伊斯玛依起身欢迎,在座的人颇为不满。当大臣离去时,伊斯玛依说:我知道你们不喜欢我这样做,但安拉说:“未曾为你们的宗教而对你们作战,也未曾把你们从故乡驱逐出境者,安拉并不禁止你们怜悯他们,公平待遇他们。”(60:8)这个人在为穆斯林服务,他是我们和哈里发之间的使节……这是一种善待(《修行阶梯》3卷174页)。
宽容精神还体现在许多教法学家的生活中,他们捍卫保护民众的利益,认为他们的名誉和穆斯林一样不可侵犯,我们已提到奥杂里和伊本·泰米叶的事例。
在这里,我们只引证著名法理学家舍哈布丁对安拉要求穆斯林善待保护民的解释。他说:善待就是同情弱者,帮助穷人,使饥者有所食,寒者有所衣,对他们要和颜悦色,不得轻视,忍受他们的伤害———不是出于恐惧或有所企图,为他们祈祷安拉,使他们成为幸福者,在今后两世的事务中要劝告他们,保守他们的隐私,保护他们的财产、家眷、名誉和所有的权益,替他们伸张正义,使他们如愿以偿。(《差异》3卷15页)
(责任编辑:深谷幽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