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大中国留学生的使命
分享到:
2010-04-10 17:53:16 【来源:穆斯林在线原创文学】 点击:

艾大中国留学生的使命

 

【埃及】  博雅

قال الله تعالى فى سورة العلق :" اقْرَأْ بِاسْمِ رَبِّكَ الَّذِي خَلَقَ   خَلَقَ الْإِنسَانَ مِنْ عَلَقٍ   اقْرَأْ وَرَبُّكَ الْأَكْرَمُ   الَّذِي عَلَّمَ بِالْقَلَمِ   عَلَّمَ الْإِنسَانَ مَا لَمْ يَعْلَمْ "

وقال الله تعالى فى سورة الزمر" قُلْ هَلْ يَسْتَوِي الَّذِينَ يَعْلَمُونَ وَالَّذِينَ لَا يَعْلَمُونَ إِنَّمَا يَتَذَكَّرُ أُوْلُوا الْأَلْبَابِ"

وعن ابن مسعود رضى الله عنه قال :قال رسول لله صلى لله عليه وسلم "لا حسد إلا فى اثنتين: رجل آتاه الله مالا فسلّطه على هلكته فى الحقّ  ، ورجل آتاه لله الحكمة فهو يقضى بها ويعلّمها"    متفق عليه

    < والمراد  بالحسد الغبطة >

伟大的安拉在尊贵的《古兰》中说:“ 你应当奉你的创造主的名义而宣读,他曾用血块创造人。你应当宣读,你的主是最尊严的,他曾教人用笔写字,他曾教人知道自己所不知道的东西。”(96血块:1-5)又说:“你说有知识的人与无知识的人相等吗?惟有理智的人能觉悟。”(39队伍:9据“伊本-麦斯欧德的传述:他说:安拉的使者说:‘只有两种人值得羡慕:一种人安拉赐给他财富,他专为真理而费用;一种人安拉赐给他知识,他以此明辨是非,并教诲他人’”。

首先,大家都知道,上面的第一段《古兰》经文是伟大的安拉最初通过我们尊贵的穆圣(原主福安之)降示给人类的第一段经文,在这段经文中,安拉开宗明义,明确地给我们阐明了一个字,那就是“读”。因为只有读,我们才能真正认识安拉的伟大,才能更加完美地读懂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

其次,在第二段《古兰》经文中,安拉也给我们以反问的语气解明了学者的尊贵。

再次,在上面这段圣训中,我们尊贵的穆圣(原主福安之)早在一千四百多年以前,就给我们树立了一种崇高的人生价值观,那就是用清廉的财富和有益的知识为真理而奋斗!

感赞伟大的安拉,让我们成为这两种人。因为我们这些艾资哈尔人当中,有的人正如穆圣(原主福安之)所言,安拉赐给了他财富,他正在为真理而费用;有的人安拉赐给了他知识,他正在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来明辨是非并教诲他人。所以,我们由衷地说一声:“感赞安拉!”

在我们简单了解这两段《古兰》经文和这段圣训的意思后,我们更应该感赞伟大安拉的是,是万能的安拉让我们不远万里迢迢,离别年迈的双亲、离别可敬可亲的妻儿子女、离别关怀我们和疼爱我们的所有亲人,跨洋过海,来到闻名遐迩的伊斯兰世界最高学府——艾资哈尔大学,让我们成为一名艾资哈尔人!所以,我们更应该再次说一声“一切赞颂,全归真主,全世界的主,”因为伟大的安拉在尊贵的《古兰》中说:“故你们当记忆我,[你们记忆我],我就记忆你们;你们当感谢我;不要孤负我”。又说:“如果你们感谢,我誓必对你们恩上加恩;如果你们忘恩负义,那末,我的刑罚确是严厉的。”因此,每一位艾资哈尔人都应该成为一名感赞安拉的人!那么,我们到底有没有感赞安拉呢?也许有的朋友会说,当然了,我在感赞安拉啊,因为当有人问我,你情况怎么样的时候,我会对他回答说“感赞安拉!”诚然,这只是感赞安拉的一个最基本的阶层而已,并非是完美的感赞。真正的感赞应该包括三个阶层:一是口头的感赞,时刻赞颂安拉;二是从内心深处感赞安拉,也就是口心一般,从心底里真正认识到自己所获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安拉赐于的恩典,并不是个人的功劳;三是对前两种感赞阶层的一种升华,因为认识到自己所获得的一切都是伟大安拉的襄助,更应该把这种认识化为一种新的动力,把这种动力化为一种实际行动,用实际行动来感赞伟大的安拉,只有通过这三种阶层我们才能更加全美的感赞安拉!那么,我们这些享受着安拉恩典的艾资哈尔的莘莘学子,是否真正做到了感赞安拉呢?

首先,让我们翻开历史的篇章回顾一下历史,据资料显示,在中国历史上,中国穆斯林青年到爱资哈尔学习,首推马复初阿訇。他于1836年到埃及,正式在那里求学大约有一两年的时间。到1905年王浩然阿訇偕其高足马德宝阿訇于访问土耳其之便,也在埃及居留过一段时期。此后哈德成、周子宾二位阿訇,以及王静斋阿訇偕其高足马宏道,都曾在埃及勾留过相当时期。在第一次大战的前后,由甘肃阶州赵映祥与陕西兴安马开堂两位阿訇正式投入爱资哈尔大学学习。以上这些都是个人就便到爱资哈尔学习的,至于有计划的公派生到爱资哈尔求学始于1930年。云南回教俱进会向爱资哈尔大学请求派遣学生到该校求学,蒙该校慨然应允。当时有明德中学训育主任沙国珍率领第一届学生于19311220日到达开罗。这是中国回教团体正式派遣学生的开始。在此,我们仅举两例来回顾一下我们的先辈老一代艾资哈尔人对历史做出的贡献!

先让我们看看马坚先生, 马坚先生是云南省个旧市沙甸人,1906生于一个普通穆斯林农民家庭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现代杰出的穆斯林学者,教育家,阿拉伯语言学家和翻译家。他曾为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做过翻译,为我国的外交事业和东方文化的传播作出重大贡献,1978年病逝于北京。

马坚先生于1931年由中国回教学会选送埃及留学,曾在开罗艾资哈尔等大学学习,专攻阿拉伯语及伊斯兰哲学,1939年学成回国。自1946年起担任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教授、阿拉伯语教研室主任。马坚先生对伊斯兰哲学史及伊斯兰教哲学有较深的研究,他打破了国内过去只研究伊斯兰教义的局面,开创了对伊斯兰哲学史及伊斯兰教哲学的研究工作。他汉译了全部《古兰》经,对扩大伊斯兰教的学术研究和伊斯兰文化的传播作出了贡献。还翻译了《伊斯兰哲学史》、《回教哲学》、《回教教育史》、《阿拉伯通史》、《教义学大纲》、《回教真相》、《论语》、《论人民民主专政》等。编著有《回历纲要》、《阿汉词典》、《中国伊斯兰教概观》、《穆罕默德的宝剑》等。
   
1946年,马坚先生参与组建北京大学东方语言学系,并在该系建立了阿拉伯语专业。他按照阿拉伯语自身的规律,结合汉语的特点,借鉴现代阿拉伯语教学体系、语法体系,编写阿拉伯语教材,系统归纳了阿拉伯语语法规律。他所确立的一整套阿拉伯语语法概念和术语,一直为国内各高等院校阿语专业沿用至今。“他奠定了中国阿拉伯语教学的基础,开辟了中国阿拉伯语教学的新时代,使阿拉伯语在中国教育史上首次进入高等学校。”50年代以后,他付出大量心血,主编了《阿汉词典》因此,可以说马坚先生是北京大学东方语系阿语专业的创建人,是中国阿拉伯语教学的开拓者。

其次,庞士谦阿訇,庞士谦(19021958) 中国伊斯兰教著名学者、阿訇,回族。河南孟县人,1938年率中国法鲁克留埃学生团赴开罗爱资哈尔大学留学,就读于教法学院,专攻教法与圣训等学科。抗日战争爆发后,他率领中国留学生朝觐团赴麦加朝觐,大力宣传中国抗战。1942年起,任中国留埃学生部部长,且荣膺埃及国王法鲁克东方事务顾问,艾资哈尔大学中国文化讲座讲师,其作品和译作主要有:《中国与回教》(阿拉伯文、开罗版)、《埃及九年》、《中国回教寺院教育之沿革及课本》、《马自成阿衡传》、《中原回回》、《桑坡惨案》、《和平之使命》、《回教认识的派别》、《脑威四十段圣谕》、《回教法学史》等。

朋友们,通过简单回顾历史,我们这些所谓的艾资哈尔人难道还不觉得惭愧吗?我们的先辈们,为了发展教门,身先士卒在艰难的环境下苦读,为伊斯兰在中国的传播,为阿拉伯语在中国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没有马坚先生编著的《阿汉词典》我们今天拿什么来查阅不认识的单词呢?马坚先生汉译的《古兰》经已成为中国穆斯林使用最广泛的版本,他用阿拉伯语翻译的《论语》已被埃及国家图书馆作为珍藏版收藏,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人能达到其翻译的水平,没有马坚先生的努力贡献,能有北大今天阿语系的建立吗?记得马坚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阿拉伯语和汉语是世界上最难的两种语言,中国有个成语叫做难能可贵,只要我们努力学习,把这两门世界上最难的语言学好,就难能可贵了。”这是多么精辟的话呀!庞士谦阿訇曾经做过埃及国王法鲁克东方事务顾问,艾资哈尔大学中国文化讲座讲师,我们这些所谓的后生难道在先辈们的眼前不觉得汗颜吗?

在国内,不知道有多少莘莘学子盼望着能到艾资哈尔来学习,来这个知识的海洋滋润自己干涸的心田,很幸运的是,安拉把这么好的机会留给了我们,可是我们是否感赞了安拉呢?我们不能光靠口头的感赞,更重要的是我们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感赞伟大安拉赐于我们的恩典,也许有的同学会说,我们现在在埃及的学习条件太差,学不进去,朋友们,大家知道马坚老人家那时候在艾资哈尔拿多少助学金吗?每个月只有2埃镑,我们没理由说条件差,感赞安拉,现在中国国力日益强盛,经济繁荣,各民族安定团结,民族宗教政策也越来越向好的方向发展,没有战争的迫害,我们处在一个和平时代,这些都是安拉赋予我们中国穆斯林的恩典,假如我们天天生活在像伊拉克、巴勒斯坦、阿富汗等国,每时每刻充满战火硝烟的环境里,我们还能安心学习吗?

诚然,目前形成中国留学生的这种学习气氛不浓厚、不景气的局面有其客观和主观两方面的原因:大家都知道,在艾资哈尔留学的中国留学生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国家公派自费留学生(学校提供食宿),另一类是纯粹的自费留学生(食宿自理),其他基本没有任何区别。主观上:来这里留学的人,年龄段基本上保持在20——30岁之间,这些学生出来留学,家庭条件都并不是很富裕,有许多人也都基本上结了婚,甚至有的已经有了子女,另外一部分同学也即将面临着结婚,加上学习压力很大,因此,只要一有就业机会就马上弃学经商或者打工;客观上,来这里留学的人的目的和理想也不一样,有的人是想出来镀镀金,或者加强口语锻炼,回去找个好工作,而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才是真正来学习教门,因为每个人的目的不同所以产生的结果也就不一样。近一、两年来,到艾资哈尔学习的中国留学生大部分都是初中毕业生,在国内初中毕业后只学过三、四年的阿拉伯语,然后就盲目地出国,天真地认为在国外学上两三年就能谋求一份好工作,可是艾资哈尔大学的课程相对每个中国留学生来说都很难,假如在国内基础打得不太好,来到这里进行跳级考试一考考到初一,那就意味着要想大学毕业最少还得熬10年左右,这个战线实在是太长了,也就是说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大学毕业的话就要熬到30——40岁左右,那么在这期间他必须要结婚生子,这样一连串问题也就接踵而来了,生活必需自理,所以为了生活没办法,只好弃学经商勉强度日而已,这是目前在埃及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

对于目前艾资哈尔中国留学生的打工和学习这两种趋向我个人是这么认为的:我不反对打工,因为不可能所有的人都去学习教门知识,也不可能所有的留学生都去当阿訇、当老师、当学者,但我更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克服重重困难加入到学习的队伍中来。穆圣(原主福安之)说过“一切善功全凭举意。”作为一个常人,我想没有一个人有谁说不喜欢钱,有谁不喜欢过潇洒舒适的生活,因为追求美好、追求幸福,这是安拉赋予人类的本性,我想,我们这些艾资哈尔人没有人愿意天天去挤等一两个小时也等不来的公交车,也没有人愿意天天带着生命危险去坐刹车不灵的飞巴吧,我们大家都希望开着自己的轿车去上学,可是我们这些穷学生没有这个条件,我们还得勒紧裤腰带哪怕再苦再累,还要省下每一分钱准备去交下个月的房租。我们这些学习的同学也很羡慕打工的同学,因为他们天天开着小轿车,吃香的喝辣的,尽管有许多人的小轿车不属于个人私有财产也罢,总能惹人羡慕,但是我想这些打工的朋友的实际情况也并非如我们想象得那么美好,我这里有一首一名无名氏写的打油诗不妨念给大家听听,以助助大家的兴趣。

远看埃及像天堂,近看埃及像银行; 到了埃及像牢房,不如回家放牛羊。

个个都说埃及好,个个都往埃及跑; 埃及挣钱埃及花,哪有钞票寄回家。

都说这里工资高,害我没钱买牙膏; 都说这里伙食好,青菜里面加青草。

都说这里环境好,蟑螂蚂蚁四处跑; 都说这里小伙帅,个个卷毛脑发呆。

年年打工年年愁,天天加班像只猴; 加班加点无报酬,天天挨骂无理由。

碰见老板低着头,发了工资摇摇头; 到了月尾就发愁,不知何年才出头。

那么,我们这些正在努力学习的艾资哈尔人所肩负的真正使命是什么呢目前我们所肩负的重任又是什么呢?大家应该知道,我们来艾资哈尔的目的不是为了留学而留学,不是为了来给自己镀镀金,不是为了戴一顶“留学生”或者“海归派”的高帽子,而是肩负着神圣的使命和众人的重托。假如我们是为了给普通穆斯林讲授一般的教义,我们没必要跑这么远来学习,因为国内的阿訇、学者们能教授我们这些常识或者一般的教义,我们只要在国内学习几年就可以给普通民众进行解说,我们来这里的目的是为了学习艾资哈尔的不偏不倚的中正思想,学习艾资哈尔数百年来沉淀下来的文化底蕴和精华,学习在国内学不到的知识,填补国内的许多空白领域,比如:宗教原理学、伊斯兰宗教哲学、《古兰》学、圣训学、教法学原理、逻辑学与逻辑学原理、阿拉伯历史与文学、伊斯兰最新思潮、当代伊斯兰教法……这些在国内根本接触不到的知识,因为中国的两千多万穆斯林急需这些知识,在国内有许多问题等待着我们学成归国后去解决。国内的经堂教育需要我们这些艾资哈尔人用更有效、更先进、更完善、更有规律的体制去继承和发展,国内的经学院教育和中阿学校教育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套真正属于自己开发和研制的教学大纲和教育体制,国内的许多新型歪理邪说和混乱思想正在迷惑和诱导着新一代毫无免疫力的穆斯林知识青年,这些青年所感染的新型病毒需要我们这些艾资哈尔人用最有效、最强有力的补丁包及时打补丁,极力封杀新型病毒的蔓延,国内的穆斯林需要正确的思想引导,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穆斯林需要的不是光吃油香、操办红白两事的专职阿訇;也不是怀着满腔热血,盲目地用自己的汉文知识来妄自尊大地解说博大精深的伊斯兰思想的所谓的学者,这个时代是一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这个时代需要的是拥有高战略眼光、拥有博而专的知识架构体系的新一代的学者型阿訇和阿訇型学者。

那么,我们这些艾资哈尔人怎样才能去完成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呢?

第一,我们之间应该有一种真诚实在的兄弟意识。

伟大的安拉说:“信士们皆为教胞”,《4910》天下穆民是一家,这是我们常说的一句话,但许多人,许多时间只是把它挂在嘴上,而没有付诸实践。况且我们这些艾资哈尔人,身在异乡他国,不管是来自哪个地区,来自哪个民族,最起码都是中国人、都是穆斯林,所以我们之间应该有一种真心诚意地、实实在在的兄弟意识,谁有困难,大家应该及时地想尽一切办法关心他,并给予真诚的帮助,在背地里真诚地为兄弟姐妹祈祷,互相做好度啊!穆圣(原主福安之)说:“指我的生命由其掌握的安拉发誓,你们中的任何人不能成为真正的信士,直至他为他的兄弟喜欢他为自己喜欢的事。”《布哈里圣训实录》

第二,我们之间应该有一种建立在兄弟情谊之上的竞争意识。

伟大的安拉说:“故你们当争先为善”。没有竞争,就没有进步,就不会有发展。就像埃及的电子市场,在国内流行的是西方的经营理念——Client is  God “顾客就是上帝”,在埃及却恰恰相反,Boss is God Client is grandson , “老板就是上帝,顾客却是孙子,产生这种反差的原因就是市场没有竞争意识,整个市场一片疲软。同样,我们发展教门学习知识,也需要有竞争,但在这里我强调的是,我们之间的竞争是建立在兄弟情谊之上的良性竞争,而不是互相之间的嫉妒和怀恨。当年,在塔布克战役时,穆圣(原主福安之)号召大家捐款捐物,圣门弟子们争先恐后,慷慨解囊。大贤欧麦尔恰好作了一笔买卖,赚了不少钱,他暗想每次做善事,艾卜-拜科尔总是走在我前面,这次我一定要超过他,因此他捐出了一半家产,以为自己肯定是第一名,没想到艾卜-拜科尔捐献了价值四千银元的全部家产。圣人(原主福安之)问他:“你给你的家人留下了什么?”他回答说:“我给他们留下了安拉和他的使者。”欧麦尔慨叹道:“指主发誓,我是不会超过艾卜-拜科尔了。”兄弟意识是竞争意识的前提和基础,而竞争意识则是增强和升华兄弟意识的保证,二者相辅相成,恰如飞机的两翼,缺一不可。

第三,我们应该有一种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坚韧意识。

伟大的安拉说:“信道的人们啊!你们当借坚忍和拜功,而求祐助,真主确是与坚忍者同在的。”穆圣(原主福安之)也说:“安拉最喜欢的工作是持之以恒的工作,哪怕这件工作微小也罢。”我们在埃及各方面都需要忍耐,这点大家都很清楚,因为埃及人的生活习性造就了他们的工作效率极度缓慢,你不能拿国内的办事效率来衡量他们;他们的自由散漫造就了到处都是没有规律的情况,你到学校上课没有老师,还得耐心等待;每当学习苦闷,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时候,你还得忍耐,因为你在遥远的非洲……但是你一定要有信心,一定要有坚强的信念,只要自己坚信自己,凭着安拉的相助就一定能成功!

第四,我们应该有一种维护中国穆斯林形象的正确思想意识。

我们不管走到哪里,都要记住自己是一名中国人,更要记住自己是一名中国的穆斯林。诚然,在埃及我们看到许多使我们不愿看到的或者说是令我们很惊奇的现象,比如,埃及人生活习惯很散漫、埃及的大部分穆斯林都吸烟,埃及的生活制度没有规律性,埃及人时间观念很差,埃及人不注重自己的信誉……当我们看到这一切的时候,不能学习他们不好的地方,而要做到洁身自好,出淤泥而不染。不能说埃及穆斯林可以吸烟,那我为什么就不能吸呢?不能把别人不好的东西误以为伊斯兰便是如此,因为许多埃及人的行为并不完全代表伊斯兰,他仅仅是代表个人修养或者部分群体的思想意识。埃及毕竟是一个拥有七千年文明的国度,艾资哈尔大学是伊斯兰世界的最高学府,是伊斯兰文化的灯塔和朝向,我们来这里学习的东西很多很多,我们时时刻刻都要维护自己的形象,我们的学习态度应该是取其精华而去其糟粕。就像鲁迅先生笔下的“拿来主义”一样,要学会正确运用和理解“拿来主义”。

第五,我们之间应该具有一种强大凝聚力的团结意识。

伟大的安拉说:“你们紧抓安拉的绳索,不要分离。”,我们都是兄弟,都是主道上的战士,不管是打工的还是学习的,都应该互相团结,因为我们都是艾资哈尔人。因为我们都是令人羡慕的两种人,就像我们前面学习过的那段圣训一样,我们在这里打工的同学,安拉赐给了他财富,他应该帮助这些学习的同学在他们求知的道路上,给他们助一把力;学习的同学,安拉赐予了他知识,他应该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明辨是非并教诲他人,为主道贡献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这样我们大家才配做真正的艾资哈尔人,才值得令人羡慕。

我们大家都在埃及的艾资哈尔大学学习,埃及的阿拉伯语是“密苏勒”我们学生城的许多学生之间流传着对“密苏勒”一词的一种很幽默地诠释,说“密苏勒”一词中的“密姆”代表的是“穆绥拜”,(灾难),何谓灾难?那就是婆婆妈妈的手续,毫无秩序的队伍,没完没了的“布克拉”(明天),令人头疼的考不完的考试,每餐少不了夹杂着麸子渣渣的“尔食”(一种埃及大饼),每次等一两个小时而还是等不来的公交车……;“萨德”代表的是“索布勒”(忍耐)。面对灾难,无法无力,惟有托靠真主,该办的繁琐手续还是要办,该排的队伍还是要排,该等的“布克然”还是要等,再难的试还是得考,少不了的“尔食”还是得吃,等不来的公交车还是得等……;“拉乌”代表“热合买”(慈悯),通过忍耐战胜了灾难,得到的就是来自安拉的慈悯:两世有益的知识,益己益人,两世吉庆!伟大的安拉说:真主必定不变更任何民众的情况,直到他们变更自己的情况安拉在降示最后一段经文时说:“你们当防备将来有一日,你们要被召归于主,然后人人都得享受自己行为的完全的报酬而不受亏枉。”让我们珍惜年迈之前的青春;珍惜贫穷之前的富裕;珍惜疾病之前的健康;珍惜繁忙之前的闲暇;珍惜死亡之前的生命,让我们大家一起勇往直前,比翼齐飞,只要我们拥

有一个美好的举意,顺着《古兰》指引的方向,沿着穆圣(原主福安之)走过的足迹前进前进再前进,相信在伟大安拉的襄助下我们一定能够获得两世的吉庆与幸福,我们一定能够搏击生命的浪花!因为黄昏后面,是灿烂的星辰;大海尽头,是辉煌的彼岸!因善安拉,我们祈求伟大安拉赐予我们两世成功!                      

 

阿密乃!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中国 留学生 使命

上一篇:对真主要常常保持一颗正确惧怕的心
下一篇:穆斯林的“经名”的意思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