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培养教育中智慧的真爱
真主的使者穆罕默德﹝愿真主赐他福安!﹞说过:教育孩子一次,强于施粮一升。先知的这一至理名言也贯穿在他对爱女的教育中。根据《布哈里圣训》和《穆斯林圣训》记载,有一次,法图麦见到先知后,要伺女,先知没有直接拒绝,而是耐心地说:“你应当念‘主啊!七重天的主!巨大阿勒世的主!宇宙万物的主啊!颁降《讨拉特》《引吉勒》《古兰经》的主啊!使种子生芽的主啊!求你保佑勿遭各种灾难,你执掌各种灾难。你前无始后无终,你无边无际而又细致入微,你替我偿还债务并赐悯我恩惠,[Page]’”[3]当先知把如此宏大厚爱的“杜瓦伊”教授给爱女时,聪慧的法图麦就能领悟到这是父亲为她向安拉祈求两世完美的恩惠。这样的贴心的教育就会像汩汩溪流清澈地“把只求助于安拉的信仰”灌注在爱女的心间。如果儿女从父母那里只得到人间享乐的精神养料和在物质上无止境的得到,那么,有满足的标准吗?因此,从先知培养教育爱女的真理性言传中,应该反省生活在全球化时代的穆斯林群体的传代教育问题。面对物欲世界的挑战,以敬畏安拉的正当意念和效仿先知的正确行为来应对社会和家庭教育,从《古兰经》中获取智慧的应变教育方案。不能轻率地抱怨现实环境,伊斯兰的历史事实告诉我们,先知及其爱女面对的社会风气和时代环境并不比我们所面临的更优越,只是我们跟随先知和学习法图麦敬畏安拉的意志薄弱了,而且在我们的教育子女的培养方案中,忽略了敬畏安拉和捍卫先知及其圣门弟子的道德行为的真理性知识。在今天,真理性知识和工具性知识倒挂或隔离,宗教界和科技界脱钩,信仰和生活分离,因而,人们只掌握残缺专业知识或褊狭宗教知识,使人们处在宏观层面上的无知状态。因此,安拉说:“世界上最贫穷的人,不是没有财富的,而是没有知识的人。”先知也谆谆教诲到:“我在这个世界上没留下任何金银财宝,留下的只有知识。”因此,我们从安拉启示和先知教诲的真理性知识角度,可以清晰地分辨出先知培养教育爱女的过程中法图麦获得的智慧的真爱。
再次,和蔼可亲中体察的真爱
中国有一句教育名言:“言传身教,且身教胜过言教”。据《布哈里圣训》、《艾布·大乌德圣训》《铁里密济圣训》和《穆斯林圣训》记载,阿力(祈求安拉喜悦他)传述:“先知的女儿法图麦很累,磨面使得手出了水疱,挑水使肩膀流血,家务弄得满身污浊。她听说有人给先知送来俘虏,就去见先知想要一个仆人,先知不在家,便告诉阿伊莎。先知回来听说后,连夜来看我们,我们已经就寝,先知不让我起来,坐在我们之间,他的脚伸在我的肚子上,我感觉到很凉。他说:‘我指给你们一件善功,比你们所要求的要好得多,即就寝时,念赞美词33遍,感谢词33遍,至大词34遍。’”[4]从这段阿力亲自经历的先知言行的传述中,充分体现了“言传身教,且身教胜过言教”中国教育哲理,当先知知道爱女有急需时,先知顾不得劳累连夜赶到爱女夫妇身旁,这种及时雨般的关爱行动会让爱女感动无比,而且那种体贴入微地指导的一项容易做到的重要善功会让爱女找到精神的原动力。因为安拉造化人类的初衷是在地球上安置真主的“代治”者,穆斯林应当充分发挥安拉造化的聪明才智,坚韧而勤奋地治理大地。所以,先知在表示对爱女的关怀中不是无原则的仅仅解决暂时困难,而是立即去解决克服困难的心理障碍。因而法图麦从先知和蔼可亲的言传身教中体察到了真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