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印尼老子清真寺
分享到:
2010-12-25 13:57:57 【来源:人民政协报】 点击:

老子街上的清真寺

  今年5月中旬,我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参加世界华人穆斯林商贸文化博览会后,因洽谈清真食品鉴证事宜,到印度尼西亚进行了为期2天的访问。

  听说雅加达有座老子清真寺,这引起了我的好奇:老子是道教的创始人,怎么会和清真寺联系到一起?在当地安排下,我们参观了这座清真寺。

  老子清真寺坐落在雅加达中心区的老子街。老子街是印尼华人聚居的街道,繁华热闹。清真寺建于1909年,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它也是目前印尼唯一一座由华裔主持的清真寺。

  得知我们是来自祖国西北的穆斯林,很多人早早就等候在清真寺门口。只见穆斯林妇女们身着绚丽的服饰、头戴各色围巾盖头,和男人们站在一起欢迎我们。宾主热情地互致问候,互道“色俩目”。

  清真寺的大门和门牌都漆成了红色,因为在华人心中,红色就是华夏的代表颜色。清真寺的大殿悬挂了许多阿文、中文书法。当地穆斯林每逢星期五都到清真寺礼主麻,这里每周日都有古兰经讲座。华人穆斯林举行结婚仪式,几乎都在这座清真寺举办。

  我在参观的过程中才得知,迎接我们的人群并非全是穆斯林,还有华人各界代表。印尼中国文化交流促进会秘书长麦培满先生告诉我,每逢清真寺有大事,他们都会应邀前往参与祝贺。看得出来,他们相处得很融洽。

  接待我们的人叫哈夷阿里卡林黄,是老子清真寺的创始人哈夷卡林黄的儿子。他指着清真寺接待室墙上挂着的一幅三人照,向我们介绍了他父亲来到印尼萌姑连经营土特产、信仰伊斯兰教以及参加当地民众反对荷兰殖民统治的经历。

  原来,哈夷卡林黄和后来成为印尼第一任总统的苏加诺、印尼伊斯兰组织穆罕默迪亚负责人布耶涵卡都是好友。上世纪30年代初,哈夷卡林黄还被选为印尼首位华人国会议员,并在议会竭力维护华人合法利益,在金融与工商界以及社会公益事业等方面为华人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1988年他去世后,印尼民众、各界华裔为了纪念他,于1991年4月9日成立了哈夷卡林黄公益基金会。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了解了一些华人穆斯林的情况后,我们在清真寺接待室开始了交流座谈。华裔各界代表、印尼两家最大的华文媒体国际日报和METK电视台都来参加座谈和采访。

  这场座谈会实际上成了问答会。他们对我这个来自回族之乡的回族女性官员充满了好奇和探究,争先恐后地向我提出政治生活、宗教信仰、民风民俗、妇女权益和儿童教育等各种问题,我一一作了回答。

  应接不暇的问答,令我想起唐朝诗人王维的一首诗: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之前,他们知道中国新疆有穆斯林,而宁夏回族穆斯林却鲜为人知。经过我的介绍,他们对宁夏很感兴趣。不少华文媒体关心印尼与宁夏在哪些领域可以合作。我回答说:“合作的领域很宽,穆斯林特色旅游和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方面交流合作很有前景,可以先行。”

  说话间已到了中午,大家在清真寺共进午餐。午餐还在进行,已经有几个人同时来邀约晚餐。印尼中国文化交流促进会秘书长、华裔企业家麦培满虽然不是穆斯林,但他却是众多邀约晚餐者之一。麦先生的杀手锏是他声称有项目要和我谈,为此我欣然应允。麦先生很高兴,同时邀请清真寺的穆斯林和我们一起共进晚餐。

  虽然相识不过数小时,晚餐时大家却像老友一样。谈话间,麦先生为华裔后代华文水平不佳而深深担忧,他希望我能牵线搭桥,由他出资,请中国教师到印尼办班教中文。国际日报社长李振亮先生提议中国中医医师到印尼培训乡村医生,为当地村民服务,麦先生当即表示他愿意出资,为华人与当地穆斯林和谐互助做一点实事。

  席间麦先生说,为了筹备纪念印尼和中国建交60周年,今年印尼中国文化交流促进会将在雅加达举办中国穆斯林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他曾专程去北京与中国伊斯兰教协会等有关机构洽谈办会事宜,刚回来不久。他说去年在新加坡举办的世界宗教文化博览会上看到来自宁夏银川的回族服饰表演,非常精彩,很受欢迎,希望银川回族服饰表演能参加在印尼举办的中国穆斯林文化艺术交流活动。

  后来,经我协调,银川回族服饰表演队于7月17日赴印尼雅加达参加了文化交流活动。按参展规定,应中国伊协邀请,我还提供了亲手撰写和拍摄的反映回族民俗文化的资料和图片。

  深情厚谊本同源

  当晚,我辗转难眠,思绪万千……

  六百年前,中国穆斯林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多次到达东南亚地区,成为传播友谊和知识的使者。之后,华裔的先民们几百年来为了生计背井离乡,从中国南部广东、海南、福建和广西一批批从海上飘来,在异国他乡繁衍后代。

  几百年来,无论他们信仰、职业或生活方式如何变化,但华人穆斯林不仅秉承了“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的中华传统,而且踏踏实实履行穆斯林从摇篮到坟墓追求知识的圣训,吸收学习当地文化,融入当地社会。他们从小浸润的是汉儒文化精华,又用伊斯兰教精神把这种汉儒文化融汇了进去。在他们身上,既有中国文化中依恋故土、重视乡情的特质,又兼有穆斯林坚韧团结的性格。

  在当地穆斯林的眼中,华人穆斯林是紧紧同抓一条绳索的“朵斯提”;在华人的心中,华人穆斯林又是同根同源的兄弟。(洪梅香)

    来源: 人民政协报


责任编辑:家温柔的港湾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探访 印尼 老子 清真寺

上一篇:香港九龙清真寺
下一篇:走进广州小东营清真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