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清真寺建筑风格赏析
分享到:
2010-12-21 14:34:57 【来源:回族研究】 点击:
      综上所述,中国早期清真寺采用砖石结构,平面布置、外观造型和细部处理上,基本都取阿拉伯式样,是以阿拉伯建筑风格为主的建筑物。但尽管当时受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影响很少,这种影响也并非绝无。这些清真寺的建造,一方面为中国古代建筑增添了新法式,新内容;另一方面也为伊斯兰教建筑的中国化奠定了基础,进行了某些尝试。到元代,这种尝试更加趋于大胆,除一般外观仍基本保留阿拉伯形式、后窑殿用砖砌圆拱顶做法之外,已开始吸取中国传统建筑的平面布局和木结构体系,出现了从阿拉伯式建筑向中国建筑的过渡形式或中西混合形式的清真寺。如杭州凤凰寺、定县礼拜寺等均如此。这些清真寺以独特的无梁殿结构以及精美的伊斯兰教石雕,丰富了我国古建筑文化的艺术宝库;同时也是中国与阿拉伯两种文化相互影响和交流的历史见证。

     (二)当代新建清真寺的阿拉伯风格

      解放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新建清真寺如雨后春笋。其中不少寺借鉴了阿拉伯的建筑形式和风格,使伊斯兰教建筑的特色更为突出。银川南关清真寺、锦州市清真寺、北京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等,都是这种风格的典型代表。

      这类建筑的阿拉伯风格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外观造型上看,这些新建寺不再使用大木起脊的中国传统庙宇型制,而仿阿拉伯式样。最引人注目的是在大殿顶上的一组浑厚饱满的绿色穹顶,四个小穹顶,在形象上相互呼应,在尺度上恰成正比,组成了丰富的天际线,在整个清真寺建筑艺术形象的构成中,起着统率作用。有人说,这组穹顶含有象征意义:大穹顶象征穆罕默德,小穹顶象征伊斯兰教的四大法学派或四大哈里发。这种说法确否姑置不论,其艺术效果确实很好。如果说中国传统建筑形式的清真寺外观,与其他庙宇殿堂相似,不易区别;那么,这种穹顶式建筑则使人一望便知是伊斯兰教的清真寺。

      第二,平面布置上不再使用中国传统的四合院制度,而是采用集中式构图。银川南关清真寺,不是强调平面的中轴线,而是强调垂直的轴线,体形完整,轮廓稳定。整个建筑物被处理成上下两层,最高点是正中大穹顶上那盏月形灯,距地面近22米,从而使大寺具有一定的高度和体量。下层是宽敞明亮的小礼拜殿、阿訇休息室和会客室,其间有回廊相连。沿弧形楼梯拾级而上,是上层那座礼拜大殿。殿前有水磨石地面的月台向南北延伸,围绕着大殿,使殿前现出一片缓冲的余地,舒展而不局促。大殿与月台之间,还有一道用汉白玉贴面的双心圆券柱廊,这既是殿室内外空间的过渡,又是穆斯林礼拜出入殿时脱履穿鞋之处。大殿呈正方形,长宽各21米。也与那种呈窄而深平面的清真寺大殿有异。大殿中部有绿色瓷砖饰面的4根方柱,支撑着那直径9·5米的巨大穹顶。穹顶底部与方柱之间,有一段圆柱体的鼓座,上开24扇高窗,加上大殿南北两侧各开出6扇大窗,可保证殿内光线充足,视野开阔。显然,这种集中式构图,强调垂直轴线的建筑,阿拉伯风格是很浓的。

      第三,殿堂一般都淡雅、素洁,雕塑和彩画不多。辽宁锦州市清真寺殿内宽敞明亮,一派淡雅、柔和、庄重的色调。10组乳白色玉兰花壁灯,整齐地装置在南北两侧洁白墙壁上。殿顶悬8盏吊灯和4组日光灯,可保证夜间礼拜时殿内亮如白昼。大殿地板一抹紫红色,承尘为乳白色,上面铺着葵花图案的钙塑板,红白相间。窑殿前有4根白色梁柱顶天立地,支撑着殿顶。壁龛上刻有涂金的赞主赞圣经文。此外,殿内再无其他彩画和雕刻,处处给人以朴实、肃穆的印象。银川南关大寺也基本如此,但阿拉伯风格更为浓些。大殿南北侧大窗上部呈尖拱状,与东部的柱券、屋面的穹顶相呼应,尖拱中心部位雕有精美的古兰经文。壁龛采用多圆心复叶型券形式,系由汉白玉做成,晶莹洁白,上刻古兰经文,别无他饰。整个大殿色调明快,简洁、朴实无华。

      另外,这些新建寺的设计师们很注意整体色彩的运用。银川南关大寺下层按基座处理,色调全灰,从而增加了沉稳之感。二层是全寺核心部分,墙面用绿色水刷石,与汉白玉柱券在质感上是粗细对比,在色度上是深浅对比,形成一种典雅明快的色调。整个建筑使用最多的是中国穆斯林喜爱的绿色,绿色穹顶,厚3公分,系用铅丝网水泥薄壳外罩玻璃钢制成。穹顶上托一弯新月,直插天际,与蓝天、白云、红日构成一幅艳丽的彩画。

      近年来新建和重修的清真寺,有不少都在门楼设计上吸收了上述穹顶式阿拉伯建筑风格。北京下坡清真寺,宁夏永宁县新寨子清真寺,甘肃临潭旧城清真上寺,临夏南关及前河沿清真大寺,辽宁本溪市清真寺,贵州威宁县马坡清真寺,陕西安康清真寺等都是这样。当然纯属中国风格的也不少,如河北泊头清真寺、河北临西县老关寨乡洪官营清真寺、吉林市清真寺、镇江城西清真寺等,重修后依然保持着中国宫殿式建筑风格,古朴大方,雄伟庄严。可以说,当代我国清真寺建筑呈现出一派百花竞放的兴旺景象。

      (三)新疆维吾尔族地区的清真寺

       新疆维吾尔族地区的清真寺,一般可分为五种类型:艾提卡尔清真寺、加曼清真寺、小巷清真寺、麻扎清真寺、耶提木寺。

      艾提卡尔清真大寺,主要建在穆斯林的文化中心城镇。“艾提卡尔”(又作艾提尕尔)是阿拉伯语Ieyt和波斯语Kar的复合词:Ieyt通常译作“尔德”,意为节日;Kar意为广场、场所。“艾提卡尔”即节日场所之意。这类艾提卡尔清真寺,主要供重大节日举行大规模集体会礼时用,故其建筑规模宏大,样式考究,殿堂宽敞,彩绘精细。这类大寺往往由当地最有名望的大毛拉主持寺务,有较齐全的教职人员;会礼时,有著名的宗教学者主持诵经仪式。寺内有大教经堂。位于喀什市中心的艾提卡尔大寺即是其代表作。

      加曼清真寺,又称主麻日清真寺。加曼,又译作“加米”,阿拉伯文Jami的译音,意为聚礼。这类寺是每周星期五(主麻日)举行聚礼及其他重要宗教活动的寺院。主要建在县城穆斯林聚居地。规模较大,宗教职业人员也较齐全。莎车县城的加曼清真寺,即属此类。

      小巷清真寺,一般称为“麦斯吉德”,遍及全疆,南疆尤多,城乡小巷,随处可见,是穆斯林平日礼拜、祈祷之所。这类寺多有自己的具体名称:有的以所在地名呼之,如“皮卡克科怡”(小刀匠之巷);有的以历史传说之地为名,如“奥尔达勒底”(王宫前面);有的以建寺者姓名命名,如“艾肯木阿吉寺”。这类寺一般规模不大,教职人员较少。

      麻扎清真寺,多做为附属建筑设在麻扎(陵园)院内。人们在朝拜麻扎时,往往还要在这种寺内举办一些宗教功课。新疆大麻扎,多为伊斯兰教著名教长、领袖、学者的埋葬处,实际上也往往是该亡人家族所属集团、宗派的公墓,到这里朝拜的人很多,因此这里一般都有规模宏大建筑豪华的清真寺,喀什阿帕克和加麻扎内竟建有四座清真寺和一座大教经堂,可谓麻扎清真寺之冠了。

      耶提木寺,意译为“孤寺”或“孤儿寺”。在一望无际的茫茫戈壁、漠漠黄沙之中,往往会有一座低矮建筑物孤零零地立在路边,这就是为了便于旅客礼五番拜而设的耶提木寺。这种寺建筑极其简陋,或为一土屋,或仅有土墙而无屋顶,既无一般寺中那些设施,也无任何教职人员。这种寺以“孤儿”名之,的确是名副其实的。

       新疆维吾尔族地区清真寺,与我国内地清真寺相比,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第一,分布密集化。新疆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多于内地,教派情况也比内地复杂,各族穆斯林居住集中,因此清真寺建筑鳞次栉比,与内地比较要密集得多。如喀什市,清末穆斯林人口约4万,清真寺多达126座。解放初期,清真寺发展到12000余座。经过10年内乱,清真寺遭到破坏,仅余152座。现在党的宗教政策得到贯彻落实,穆斯林人口发展到17·3万有余,清真寺也已恢复到6000余座。每条街巷几乎都有一座甚至几座清真寺,人们的宗教生活基本得到了满足。这种密集化的分布,是新疆维吾尔等民族地区清真寺的一大特点。

      第二,平面布置不同。新疆维吾尔等民族地区的清真寺,不象内地大多数清真寺那样复杂、院落重重、曲折深邃,而是简单明了。外面一座大门楼,进门迎面即大殿;附属建筑很少,小寺只附有阿訇住所,大寺多附有宗教学校。至于水房、碑亭、牌楼、住房、会客室、图书室等,则不多见。此外,他们不甚注意建筑的中轴线和左右对称,平面布置比较随意,有的甚至故意做得左右不对称。如喀什艾提卡尔大寺,宽120米,门楼不在正中,而是略偏北侧,距北侧尖塔较近,二者之间仅有一段院墙,墙上无任何装饰;距南侧尖塔较远,二者之间院墙上有两个尖拱状图案装饰。这种故意打破左右对称概念的建筑布置,是很有特色的。

     第三,建筑型制不同。无论是寺门、邦克楼,还是礼拜大殿,新疆维吾尔等民族清真寺与内地都有很大的不同。那里的清真寺,无论其大小,都非常注意门楼的装饰,大门周围或用油彩写满阿拉伯经文,或用砖砌成尖拱壁龛状图案,极为华丽。门楼高大,两侧各建一座圆形尖塔,它们与大门相连,显得雄伟壮观。这两座尖塔,不仅是大门的陪衬,而且作为邦克楼,是召唤教民来寺礼拜的理想建筑。内地清真寺的邦克楼,多建在二门或庭院正中处,高度多为2至3层,至多4层。而新疆寺的尖塔往往5、6层高,与大门连建,使清真寺的标志明显,而且还可以节省许多建筑材料和人工。内地寺邦克楼多为木制结构或砖木混合结构(下部砖砌、上部木建);新疆寺尖塔一般平面为圆形,塔身下部大,逐层缩小,顶建一砖砌圆亭,亭顶作穹窿式,顶尖为一弯新月,阿拉伯风味极浓。

      新疆维吾尔地区的清真寺,大殿多为平顶结构,一般分内外两殿,外殿前有棚檐。殿内木柱林立,用以支撑硕大的平顶。喀什阿帕克和加麻扎的礼拜大殿,平顶2600平方米,殿内有158根木柱。内殿、外殿的进深都小于面阔。这种平顶结构比较简单,有排椽式和板式两种:在柱头与柱头之间使用横梁,再在横梁上安枋,枋上或铺一排半圆形木椽,或铺一层望板,椽板上铺席,席上覆草泥土或灰土即成。此外还有一种圆拱顶式结构:在平顶大殿的内墙上,砌筑半圆拱顶或桶状券顶,一排有几十个房间即有几十个圆拱顶。有人称这种不用木料的圆拱顶建筑为“拱北廊房”,维吾尔语称作“Bax tarka”。这种平顶结构的优点在于,适应新疆地区雨量少、风沙大的气候条件,建筑结构简单、省工省料,比起脊式屋顶灵活,不必受屋顶的束缚和制约,平面布置富有随意性。外殿成敞廊式,天热时可在此礼拜;内殿较严紧,利于冬冷时礼拜。但殿内木柱过多,占去不少空间。一般来看,内殿采光亦较差。
分享到:
热门关键词: 中国 清真寺 建筑风格 赏析

上一篇:卡塔尔穆罕默德 阿不都 宛哈卜 清真寺落成
下一篇:北京的清真寺图文简介

相关新闻